MG体育基于文化保护视角探寻瑶族村落建筑设计相关问题,一方面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瑶族文化,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开发旅游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本次研究中,相关工作人员基于瑶族村落发展现状,从风格、材料、装饰布局等方面,详细分析瑶族村落建筑设计特征。在此基础上,对瑶族村落建筑设计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归纳,并从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出发,探究如何将瑶族村落建筑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瑶族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贵州、云南等省份。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瑶族拥有独特的风俗文化和村落建筑文化。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瑶族村落建筑文化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因此,保护和传承瑶族村落建筑文化已成为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了解瑶族村落建筑设计特征及发展趋势,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保护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同时,探索如何将瑶族村落建筑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也是当前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
相关研究人员通过对表1的深入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瑶族村落建筑采用传统的木结构和天然材料,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2)屋顶形式多样,反映了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和气候条件。(3)空间布局注重分隔和利用,反映了瑶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4)这些传统建筑的设计和装饰艺术非常丰富多彩,包括雕刻、彩绘、壁画等形式,反映了瑶族人民的文化信仰和审美情趣[1]。
在现代化进程中,瑶族村落建筑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许多传统的建筑材料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淘汰,被新型建筑材料所取代。同时,城市化、现代化等因素也使得瑶族村落建筑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文化价值以及功能(如图1所示)。
分析图1可以看出,近十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瑶族村落数量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其中,2015年以后减速明显,到2020年已减少一半以上。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瑶族村落面临着土地流失、人口外流、传统文化缺失等问题所致。
分析图2可以发现,瑶族村落分布主要集中在广西、湖南、贵州和云南等省份,其中广西的瑶族村落数量最多,占全国总数的近一半。这些省份是中国瑶族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也是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区域[2]。同时,这些地区的瑶族村落也面临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传统文化逐渐消失等问题,需要加强保护和传承工作。
斗拱结构是瑶族村落建筑的典型特征,也是瑶族建筑与其他民族建筑明显不同之处。斗拱结构是指将两个或多个相交的凸面体接合成一个整体的结构形式。在瑶族村落建筑中,斗拱通常用于房屋的门廊、前厅和走廊等部位,其美观大气、稳定坚固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筒子楼是瑶族村落建筑的另一种特色,它是一种类似塔楼的建筑形式,通常为多层木结构。筒子楼的外形呈圆柱形或八角形,顶部呈锥形或蘑菇状。在瑶族村落中,筒子楼常用于寺庙、会馆等公共建筑,其高大挺拔的形象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
瑶族村落建筑形态多样,但总体上呈现出均衡、对称的特点。在空间布局上,多采用“中轴线对称”的方式,即将主体建筑沿着中心线分成左右两侧,构成对称的整体。同时,由于当地气候条件的限制,瑶族村落建筑通常具有较高的屋顶和宽敞的门廊,以适应潮湿多雨的环境(如图3所示)。
硬质材料是指那些坚硬、稳定的建筑材料,如石头、砖块等。在瑶族村落建筑中,常用的硬质材料包括花岗岩、青石板、板岩等。这些材料不仅坚固耐用,而且天然美观,能够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如图4所示)。
瑶族人居住的地区大多为森林山区,所以木材也是其建筑材料的主要来源之一。常用的木材有柿子树、榕树、楠木等,这些木材坚硬度高,同时还具有防腐、耐水、耐火等优良性能(如图5所示)。
竹子是瑶族村落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材料。瑶族人善于利用竹子,将其制成各种工艺品和建筑构件。竹子具有轻便、耐腐、易加工等优点,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建筑材料[3]。
泥土也是瑶族村落建筑中常见的一种建筑材料。瑶族人使用泥土主要制作砖块和墙体。他们通常将泥土与水混合,再加入秸秆或稻草等纤维物质,然后压制成砖块或涂抹在墙面上,以增强墙体的结实性和保温性。
瑶族村落建筑中,常用花岗岩、青石板等石材修建基础、柱子、门窗等部位MG体育。石头的加工需要采用锤子、凿子等工具,将其磨制成所需形状。在进行石头拼接时,需要使用泥浆或灰浆将石头紧密地粘合在一起。
木材在瑶族村落建筑中的应用范围很广,如制作屋梁、门窗、家具等。在使用木材时,需要先将其锯成所需长度和宽度,然后再进行雕刻、打磨等加工处理。为了保护木材不受风吹雨淋,还需要对其进行涂漆或防腐处理。
竹子在瑶族村落建筑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制作篱笆、竹排、竹编等。在使用竹子时,需要对其进行削皮、切割、磨光等加工处理。此外,为了延长竹子的使用寿命,还需要对其进行防腐处理。
泥土在瑶族村落建筑中的使用非常普遍,主要用于砌墙、修补房屋和制作砖块等方面。对于砌墙来说,需要先将泥土加水混合,然后涂抹在墙体上,再用工具将其压实。为了保证墙体的强度和稳定性,通常会砌起一层石头或木材做为基础。
除了以上提到的主要建筑材料外,瑶族村落建筑中还经常使用其他一些材料,如竹篾、树皮、草绳等。这些材料主要用于制作家具、装饰和绑扎构件等方面。
瑶族村落建筑的特色不仅体现在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上,还表现在建筑风格和建筑形态上。
东江古城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瑶族人的聚居地之一。在古城中,可以看到许多典型的瑶族村落建筑,如石板屋、木梁房等。这些建筑的外观简洁、朴素,但又不失精致和优美。同时,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石头、木材、竹子等自然材料都得到了充分利用。
龙胜瑶族自治县是广西省桂林市下辖的一个县,也是瑶族人聚居的地区之一。在这里,可以看到许多瑶族村落建筑,如凤凰山村、阳朔大榕树村等。这些建筑风格多样,有以木材为主的建筑,也有以石头为主的建筑。其中,凤凰山村的建筑更具代表性,其建筑形态奇特、别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瑶族村落建筑多建于群山之间或靠近溪流之侧,由于其自然环境的优越性,使得村落建筑的布局更具有景观效果。在瑶族村落建筑中,房屋往往依山傍水而建,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生态环境。
瑶族村落建筑的空间布局往往以家族为单位,即一个家族的住房、厨房、堂屋等设施都在同一区域内,形成了一个小型的“家族村落”。这种布局方式反映了瑶族人民亲情至上、家庭观念浓厚的特点MG体育。
瑶族村落建筑的空间布局以门面为中心,门面一般是由四根柱子和一条横梁构成,用于支撑房屋的重量。门面通常是村落建筑的最高点,也是村落内各种活动的场所,因此它具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与文化价值。
瑶族村落建筑的形态多样,主要包括单体式、连体式和伸展式等几种类型。其中,单体式建筑是最基本的形式,一般采用木结构或石墙结构,房屋平面呈长方形或正方形,屋顶斜坡较大,能够防止雨水积聚。
瑶族村落建筑的房屋布局通常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是客厅、餐厅和厨房等公共区域,后部是卧室、储藏室和洗手间等私人空间[4]。此外,在房屋的左右两侧还会设置天井或庭院,用于晾晒衣物、种植花草等。
瑶族村落建筑的街巷通常由两条以上的小路组成,它们交错穿行于房屋之间,形成一个自然的街区。在街巷两旁会有一些商店MG体育、茶馆和药铺等,为村民提供生活必需品(如图6所示)。
瑶族村落建筑受到了当地气候、地形、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以下地域特色:
第一,建筑材料自然。由于瑶族村落多分布在山区,建筑材料以当地环境中所产的竹子、木料、土坯等自然材料为主。
第二,建筑形式多变。瑶族村落建筑多采用平房和楼房相结合的形式,其中平房多建在山脚下,而楼房多建在山顶或山坡上。
第三,建筑布局合理。瑶族村落建筑通常呈现出“弓”字形或“回”字形的布局,与当地的地形起伏相协调。
一是形式多样。瑶族村落建筑的装饰形式多样,包括雕刻、绘画、彩绘、壁画、木雕、石雕等多种形式。
二是色彩丰富。瑶族村落建筑的装饰色彩以红色、黄色、绿色、蓝色等为主,这些颜色在当地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如红色代表幸福和吉祥,黄色代表土地和收获,绿色代表生命和自然等。
三是纹饰独特。瑶族村落建筑的纹饰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常见的纹饰包括花草、动物、人物、神话传说等。
四是材料考究。瑶族村落建筑的装饰材料也十分讲究,常用的装饰材料包括竹笋、木材、竹篾、青石板等。其中,竹笋和竹篾可以制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编织品和家具。
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元素的有机融合,是瑶族村落建筑在文化保护视角下的创新发展路径之一。具体实践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实现瑶族村落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元素的高度统一。
在结合现代元素的同时,必须保留传统建筑风格的核心要素,如建筑造型、建筑结构、建筑材料等。这些要素是瑶族村落建筑的特色和魅力所在,也是对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因此,在进行改造和创新时,要尊重和保留这些核心要素。
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是实现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元素结合的重要手段。例如,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传统建筑材料,或者利用CAD软件设计出符合现代审美的传统建筑造型,甚至可以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来重现传统建筑场景等。这些技术手段不仅可以提高建筑效率,还可以为传统建筑注入现代元素。
除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还可以通过引入现代装饰手法来实现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元素的结合MG体育。例如,在传统建筑上增加现代艺术装置、彩绘、灯光设计等,使传统建筑更具现代感和时尚感。
传统建筑在现代社会中面临一些困难,如材料稀缺、施工技术落后等。因此,推广新型建筑材料是非常必要的。新型建筑材料不仅可以提高建筑效率,还可以为建筑增加美观性和环保性。例如,采用玻璃幕墙来代替传统木质窗户,采用钢材来代替传统土木结构等。
一方面,瑶族村落建筑需要尊重当地的生态环境,以保护自然资源。例如,在选址上要避免破坏自然风貌,选择合适的地形地貌进行建设,避免对山林、水源等生态系统的损害。此外,在建筑设计中也应该注重节能与环保,采用可再生能源、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例如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资源来供电,使用可降解材料等。
另一方面,瑶族村落建筑也需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可以保留传统建筑的形式和元素,同时加入现代的技术和手段,使其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例如,在建筑外观上可以保留瑶族传统的壮丽、雄伟和富有变化的造型特点,同时加入现代流行元素使其更具时尚感;在室内设计上,可以充分考虑人文环境、民俗习惯和艺术表现等方面,体现出瑶族村落建筑的文化内涵。
广西省龙胜县桃花江镇瑶族村落在发展过程中,充分重视保护、利用瑶族传统文化工作,同时注重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实现了村落建筑的创新发展。在选址方面,该村落选择了一片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山坡上进行建设,避免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在建筑设计上,该村落将传统的瑶族建筑形式与现代的绿色环保理念相结合,采用了太阳能供电、水循环利用等技术,使整个村落建筑具有极高的节能性和环保性。此外,该村落还注重保护和传承瑶族传统文化,将传统的瑶族建筑风格融入到现代建筑中,包括使用竹木为主要建材、采用瑶族特有的屋顶形态等。这样一来,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满足了现代人的需求。桃花江镇瑶族村落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它充分考虑了环境保护和传统文化的因素,实现了村落建筑的创新发展,并为瑶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
首先,瑶族村落建筑的传承需要从传统文化出发,通过对建筑形式、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研究与理解,挖掘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例如,在瑶族村落建筑中,多采用竹木等天然材料进行建造,这体现了瑶族人民对自然的崇敬和依赖。此外,瑶族村落建筑还存在着许多独特的建筑形式,如“拼花楼”“梯田院落”等,这些形式都蕴含着瑶族人民的历史、文化和信仰等方面的信息[5]。
其次,瑶族村落建筑的传承需要注重与现代社会的结合,以适应现代人们的生活需求。例如,在瑶族村落建筑的设计中,可以加入现代的环保理念和科技手段,以提高建筑的舒适度和功能性。同时,也可以通过改造、升级等方式,使传统村落建筑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最后,瑶族村落建筑的创新需要注重与当地文化的联系,以保证其在传承中不失去本土特色。例如,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当地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及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信仰等方面的因素。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文化活动、举办展览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并认识瑶族村落建筑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推动其传承和发展(如图7所示)。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保护瑶族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完全拒绝现代的建筑技术和设计理念MG体育。相反,传统文化保护应该与现代建筑相结合,以实现建筑功能的多样化。比如,在对瑶族村落进行改造升级时,可以采用现代建筑技术,增设一些现代化设施如水电供应、通讯网络等,以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同时也可以保留传统建筑元素,如瓦片、木构建筑等,以体现瑶族村落的传统文化特色。
其次,为了实现建筑功能的多样化,应该注重研究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和需求。比如,在设计村落房屋时,可以根据不同家庭的人口数量和职业特点,设计不同类型的住房,如单身公寓、家庭式住宅、商铺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同时,还可以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环境特点,增设一些公共设施如公园、健身房等,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最后,为了实现建筑功能的多样化,应该注重创新发展。在保护传统建筑风格的前提下,可以尝试一些新的设计理念和建筑材料,以实现更好的建筑效果和功能。比如,在建筑材料上,可以采用环保材料,如竹木材料、石材等,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设计理念上,可以引入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如智能化、可持续性等,以提高建筑的使用效率和可持续性。
通过本次研究,研究人员发现瑶族村落建筑设计具有浓厚的文化特色和历史沉淀。这些建筑不仅是人们居住的地方,更是代表了瑶族人民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然而,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瑶族村落面临着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因此,相关从业者需要加强对于瑶族村落建筑设计的保护与传承,同时也要在保护的前提下,寻求其发展与更新,让这些建筑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4]林立揩,桂艳,杜春兰.西南彝族传统聚落景观的环境适应特征研究[J].中国园林,2023,39(04):27-33.
[5]仝晓晓,褚兴彪.少数民族古村落景观保护与发展研究——以富川瑶族自治县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4(05):71-75.
作者1:王亮、1983年11月出生,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艺术学、民族教育。
通讯作者:黄好、1995年3月出生,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民族舞蹈、高等教育管理。
本文系2020年湖南省哲学社科基金项目《湘黔桂边区瑶族音乐多元一体化的传承研究》,编号YBA185;2021湖南省科学研究项目优秀青年项目《三高四新战略背景下花瑶音乐文化助推湘西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创新研究》编号21B0899;2022湖南省科学研究项目一般项目《乡村振兴视角下湖南瑶族长鼓舞文化记忆的激活与传播策略研究》,编号22C1319结题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