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体育如果古代定义成清末以前,那么你的问题不成立,日本古代木结构建筑的数量不可能超过中国。所以直接下结论就是:
由于中国拆旧建新的传统,加上战乱中全国范围大面积的木建筑失修塌毁,导致中国没有保存下比日本多很多很多的古建筑。加上大多数中国人对真正存下来的东亚木结构建筑缺乏了解,所以在中国现存古代木结构建筑数量大于日本的前提下,仍然容易产生日本比中国保留更多古代木建筑的错觉。
如果古代只是指“10世纪前”,那按唐亡于907年,也就是指日本相当于唐时期的木构比较多,那参考我下面的详细回答,应该归功于奈良运气好。
比古代建筑数量得先定义一下“古代”的时间截止节点。事实上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纯”木构建筑成形于南朝,唐初北方长安城大明宫含元殿都仍然有3面墙是纯夯土无木柱需要承重的。中国木建筑大体就分三阶段:唐,宋MG体育,明清。可以分别和日本比一下。
唐:中国完败。日本飞鸟白凤时代5座,奈良时代20座。且奈良时代结束于中晚唐大概公元800年。同期中国只剩一个782年的南禅寺。之后唐朝还有100年光景,中国也不过多出来最多3(佛光寺广仁王庙天台庵)+0.5(开元寺半座钟楼)+0.25(敦煌196窟窟檐)座唐代木构。加上五代的都到不了10。但是日本的这25座全部在奈良,而且往下看平安时代(794–1185)400年间中也只存下了20座。具体来说,早期飞鸟白凤时代的五座有四座都在法隆寺。奈良时代的20座,6座在法隆寺,3座在东大寺,4座在唐招提寺。另外其中有些比较特殊的木构,比如有两座4~5米高的木塔模型也算在其中了,当然说是模型,但是和真正的塔结构完全一致的。另外还有几座井干式仓库,井干式就是那种用木头横着垒起来当墙的那种,完全不同于后来的东亚木结构建筑,比如储藏很多重要唐代文物的仓库:东大寺正仓院,见下图。所以这里面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在里面,只是法隆寺一处就保留了日本8世纪前建筑的近一半,12世纪前的差不多1/4。迁都之后奈良迅速淡出历史进程,比起中国各种千年古城一次次沦陷来,运气好很多。
宋辽金元:平安时代(794–1185)20座,镰仓时代(1185–1333)列为建筑国宝的53座,因为镰仓时代已经比较晚了,按日本的文保制度,有些晚期的和体量不大的属于比国宝低一级的重要文化财,但全加起来总数也就100+。中国这边金亡于1234,元亡于1368。所以如果时间点卡在金末镰仓初也就是1200年,800+年历史的建筑大概是100+对60左右,2:1,中国多。从这也可以看到,日本平安时代400年只剩这么少,所以高古木结构要存下来,没点运气是不成的。如果再往后100来年算到元末,估计中国更多了。元代中国甚至还有民居保留下来。这是数量的比较,另外如果比下1200年前那总共200座木构的质量体量,中国更胜日本。日本早期还真找不到像两辽两金四大佛殿:易县奉国寺大同善化寺大同华严寺朔州崇福寺这么多大体量建筑,更别提压轴的应县木塔和佛光寺了。
贴个图:奉国寺中国第一大雄宝殿及其侧剖,好像一代宗师在这里取的景。奉国寺为辽代皇家寺院,本来有两座大殿一个大阁楼,如今就剩这一座大殿了。这么重要的一座建筑,网上却几乎找不到清晰一点的照片,你也可以想见为什么中国人普遍觉得中国“没有多少古建筑保存下来”。
明清:如果每间民居小屋都可以算“一座”的话,我觉得日本连单位面积上保存的古代木建筑数量都要败了。
综上严格说来问题本身其实就不成立。但毕竟中国传统的核心地区面积接近日本10倍,总量拼赢了也没啥光彩的,这个问题还是有意义的。下面是回答问题部分
1. 最重要的还是观念问题。确切的说就是,不重视前人的建筑,维护的时候也喜欢大改,钱多更是优先扒了原来的以当时工艺和流行审美为标准重建。这个看梁先生说的就行了:“我国各代素无客观鉴赏前人建筑的习惯。在隋唐建设之际,没有对秦汉旧物加以重视或保护。北宋之对唐建,明清之对宋元遗构,亦并未知爱惜。重修古建,均以本时代手法,擅易其形式内容,不为古物原来面目着想。寺观均在名义上,保留其创始时代,其中殿宇实物,则多任意改观。”“修葺原物之风,远不及重建之盛;历代增修拆建,素不重原物之保存,唯珍其旧址及其创建年代而已。”这一段梁先生引文直接copy自豆瓣
下面的回答。里面也举了了天台山国清寺的例子,唐以来一直维护很好,结果就是最终是个清朝建筑的样子。中国存下来的最早的那几座唐五代木构,无一不是被遗忘在山西角落里年久失修的乡间庙宇。
日本这一点和中国略有不同。日本对中国传来的东西从语言到建筑大多心怀敬意,没有做什么改动MG体育,存古度高。但凡香火没断的寺庙维护时尽量维护原貌,不像中国喜欢扒了重修。当然这种维护原貌很大程度上也只是在外观装饰上。江户以来,日本自己的小屋组结构成熟以后,维护古建时很喜欢给建筑的上架加装小屋组,所以原真度反而不如中国那些因为没人管幸运存下来的高古建筑。但是日本对外观的维护确实执着,像木作涂红色窗棂涂青绿色,屋脊用叠瓦脊,门用大木门,门口挂半垂的帘子之类的很多在中国只能在佛窟陵墓壁画里见到的唐代外观细节都严格保存到了今天MG体育。比如下面的药师寺西塔,是个当代木结构建筑,不过完全按照对面的建于盛唐时的东塔造的。东塔已经掉色掉光了,现在是黑白的古朴风格,西塔则在用色装饰上恢复了唐代原貌。这种外观装饰风格的建筑在日本显然随处可见,从存下来的到新修的,从木头的到水泥的,都有。建筑真的是日本中国文化关系的一个最好缩影:里子未必全一样,但至少外表很像中国古代。
2. 关于兵燹的问题。网上一提到中国古建少,一般归咎于战乱。战乱肯定是原因之一,但比起第一个原因来肯定要次要的多。民居官府衙门之类的倒是可能受战乱影响大一些,但这些大体量的宗教建筑及宫殿,其实影响不大。试想打仗双方都指望神明保佑自己呢,多少人会去主动放火烧寺呢MG体育。皇宫同样,历史上皇宫沿用的是大多数,比如明清的紫禁城,隋唐沿用长安洛阳,六朝都在南京。改都城的话有两种,一是旧都的建筑拆了拉走,比如东魏从洛阳迁邺城。大多是保留,比如南宋和永乐后的南京故宫。当然一旦丧失使用价值,最后必然还是个毁掉的下场。南宋宫城最后还是毁于火灾MG体育,南京故宫后来慢慢被今天一块砖明天一块瓦的给拆光了。日本也一样,留下来的都是一直在使用和维护的寺庙,历代皇宫也都没留下来了。
中国改朝换代几乎都是官富二代篡权,这个对建筑没什么杀伤力。真正有破坏力的还是那些农民起义或者比较蛮的蛮族入侵。比如唐长安被吐蕃占领的时候就没受灾,回纥占领洛阳的时候却是“肆行杀掠,死者万计,火累旬不灭”。完全起于草莽的D丝政权只有明和本朝两个。本朝对古建筑干了什么大家都知道,说多了都是泪,不提也罢。日本战乱被烧的相对比例可能比中国多,著名的有信长放火烧比叡山,还因此得了个比叡山第六天魔王的称号。毕竟日本宗教僧团势力强大,陷入内战然后被烧也是正常。
大多数人可能都高估了西方石造和东方木造建筑的寿命。罗马其实比希腊晚不了多久,但是现在希腊存下的多是些断壁残垣,罗马却有很多完整的建筑比如万神殿斗兽场,是因为这些建筑是混凝土的而不是纯石造的。东亚木构寿命更短,维护不及时二三十年可能就要出事。王朝末年和战乱真正的影响不在于对建筑的直接破坏,而是会造成“年久失修”,导致大量建筑慢慢塌毁。
3. 造成中国古建比日本少的印象,我觉得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清以后中国的衰弱和江户以后日本的崛起。大家可能觉得日本明治后才开始崛起,但其实江户统一之后日本就走上正轨国力不断发展了。江户时代日本教育已经开始普及,号称识字率不低。而且发现了大量银矿,江户时代几百年的时间里世界上1/3银子是日本产的,和西方传教士商人也早就勾勾搭搭了(好像岛原之乱后略收缩保守了一点?)。而中国清以后确实不大行。倒霉的就在于这个时间是整个世界巨变的时刻,而日本因此在顺利现代化的同时也很好的保存了传统。我们可以从大体量殿堂建筑这点来看一下。中国现存最大的三座大殿太和殿太庙享殿明长陵棱恩殿,最晚的太和殿建于康熙年间,比明朝第一版的奉天殿(也是东亚史上最大的大殿)缩水了数倍。
上个明太庙和棱恩殿的图吧。其实说起来,太庙正立面宽度和高度都比太和殿大,只是窄了点,所以总体量一般认为太和殿第一。但这是正经的明代建筑,600年了,个人感觉浅蓝色底色的明代彩绘也比太和殿清代彩绘好看,外面没有副阶(就是外面的走廊,参考太和殿)雀替(清代柱子上端会伸出来两块,我觉得不好看啊),中国木结构建筑最后的辉煌了。
而现存东亚最大的三座都在日本,无量寿寺金堂2008年(这个寺木雕塑像啥的都是中国人做的),东大寺大佛殿比太和殿晚一年,京都东本愿寺建于明治时期。日本第四大的金峰山藏王堂也是江户初建成。日本现存最高的五重塔,最大的寺庙山门,都是江户以来的产物,大修天守之风也是安土桃山到江户期间才有的。大量相当于清代的建筑直接导致了今天人们的“日本古建筑多”的观点。其实欧洲那些宏伟教堂也都是文艺复兴以来的清朝建筑,全世界突飞猛进的时候,偏偏中国国力衰退,建筑也只是中国当时窘境的反映之一。举个悲伤的例子吧,河北正定隆兴寺,目前有4座北宋建筑,是北宋建筑最多的古建筑群。可以参考下这个豆瓣游记
。游记里面也提到了,清初还有六座北宋建筑呢,但是里面最大的两个,大悲阁和六师殿,都是清末民初终于撑不住千年风雨垮掉了,这也可以作为上面第二点提到的“王朝末年年久失修”垮塌的例子。而同时期日本已经开始系统的整修古建了。比如上面提到的药师寺东塔,上一次解体重构就是110年前。再来张东大寺当时照片和现在对比吧,图是weibo扒下来的。大佛殿其实结构有问题,200年就倾颓不堪,不修撑不了多久的,但是日本就是修的勤,但因为先天不足,大佛殿也很难修,现在到处都可以看到金属加固的地方。
所以总结下就是,因为拆旧建新的传统,清以来持续国力衰退导致新的古建补充不足旧的古建失修倒塌,都使得中国古建数量相对日本没有形成巨大优势。于是再加上最近几十年保护宣传维护都远不如日本,导致中国在古建筑数量多于日本的情况下,仍然给人一种“日本相较中国保留了更多古代木建筑”的错觉
大约300年多前(日本元禄年间指1688年到1703年的期间)唐招提寺经历了元禄改修(根据奈良县教育委员会所藏图)。因年久失修破败不堪,所以经历了一场大修,因为当年大修时日本没有唐建工艺了,于是用了脚手架小屋组安到了鉴持修建的唐招提寺屋顶上,于是就有了大头屋的样式。(大头屋样式是日本原始建筑遗存)对比山西佛光寺东大殿曾经如孪生兄弟一般,而今也只有建筑下半身像了,并且近代还经历了明治修改,也因此经历两次大修后的唐招提寺,所谓日本最唐朝的建筑也失去的真正唐建的原味了。
因为所有有年代的木建筑,都会定期进行大修。大修到什么什么程度呢?整个封起来,木头换掉,漆会重刷,甚至连庭院里面的树都有可能会换掉,就是为了它一直保持一定的大小。
刚刷的新漆,可以和后面的建筑还有旁边的建筑对比一下被刷的多鲜亮,看实物的时候简直闪瞎我的眼。
日本是幕府到明治时期的寺庙保留的多。明治维新的军事部分(戊辰战争)是一次快速的军事行动,损害不大。日本现存的大部分古迹,是德川幕府时代建造的。
往早里说,魔王(当然不是他自己,他是战国军阀代表)他们也不知烧了多少寺庙,毁了多少城池。
上面有人说到东大寺,那已经被松永久秀烧过了。现在的东大寺,是德川幕府时代重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