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分类
为何中国古建筑以木结MG体育构为主?发布日期:2023-05-05 浏览次数:

  MG体育这个问题真是记忆深刻。上学时候学到中国建筑史的时候,老师列出了一堆的题目,让分组去找资料,然后每节课自己上去讲解观点(原始版幻灯片时代,无PPT),就有这个题目,为何中国以木构为主,西方是石为主。难道题主也是学生来骗答案的?

  中国和西方建筑形式的不同,一方面是建筑材料不同,地形地势不同,最主要是建筑服务对象不同。

  这些地区本身就产高档大理石、花岗岩,另外地势平坦,便于运输。我国的发源地在哪?看看这里的自然资源,再看看,这片地方适合运大型石块么?我国按照自己的特色,早期发展的是夯土压实的方式作为基础平台,甚至可以做城墙,灵活性高,建造速度快。随后生土用窑烧后成砖瓦,更加方便且防水,比石块型的更加轻便。

  其次,没有说西方建筑就都是石头的,石头还是很昂贵和稀缺的材料。只有重大的建筑才用石头做,普通人家也就随便砌个茅草房而已,三只小猪的故事都知道吧,穷人就只有茅屋和木屋,真以为城堡遍地都是么。什么是重要的建筑呢?除了为了自己身家性命的城堡就是神庙教堂。为了供奉神,可以花几百年,数代人的精力去做一个高大的建筑,反正神也不会死对不对。再就是自己死后的陵墓MG体育,为了长久的留存下去,要用能长久保留的石材做为自己的棺椁。

  而我国什么是重要的建筑,帝王的宫殿还是自家的园林,都是给生人用的,等不了几百年,也等不了几十年,从自己得势到自己享受,那是越快越好的。砖木的材料建造快,在有图样和材料的情况下,几年就能成型。但这不是说我国就没有砖石的建筑。城墙这种必定是花血本用之前石料来做,后来有了砖瓦更加方便,也就没必要大量使用石材了。另外我国的墓葬为了避免盗墓,尽量的以山为陵,一方面更具隐蔽性,减少了目标的缝隙,同时也减少了石料的工程量,但其实依然应该算是个砖石的建筑物。宗教或军事上的石塔也是较为普遍的作用,现在也保留了一些。

  早期的石头是直接堆砌型,比如英国的石头阵,希腊的神庙,柱大顶厚非常粗糙。简单铺盖上而没有粘结材料,所以跨度有限,也不抗震,现在留存下来的只剩柱子没有顶了。后来罗马时代的拱结构受力合理,扩大了建筑规模和高度。原始的混凝土材料也算是当地特色吧MG体育,我国古文明地带的活火山还是少了,石灰材料用的少,但是我们有糯米作为粘结材料的城墙,强度是有得一比的。 况且做木结构并不是落后,在现代混凝土框架出来之前其实是更先进的,更接近现代的框架结构形式。负责受力的柱和梁与负责围护的墙和木门木窗功能分开,可以做成灵活全开放或封闭的形式,冬暖夏凉。在抗震性能也好,即使围护的墙体倒掉,还有屋架撑住。而榫卯这种不用钉不用胶的方式,反而是越受力越紧,加上木材本身的弹性,能达到所谓的墙倒而屋不倒。

  结论,除了材料来源不同外,用于军事的兼顾、陵墓和宗教的长久与神性方面,中外都会选择石材。而我国主要文化发源地的黄河流域石材少运输难,所以退而求其次采用生土的夯实和烧熟的秦砖汉瓦。 题主理解的中国以木构为主,加工便利,建造快速,靠自身的榫卯固定,牢固而又有弹性,用在普通生活上具有这么多优势,为什么不大力推广呢。更重要的建筑物我国也是砖石做的,不过这些不是给生活的人用而已MG体育。

  木材抗拉抗压易处理,是良好的建材,从人类文明的进程来看,应该会先选择易处理材料来建造,后来他们植物用完了,便开始用石材建造了。而我们中国,地处长江黄河流域,木材丰富木材一直用到清朝才用的差不多药丸。并且我们有木漆,对木建筑也有良好的保护。而西方文明为什么以砖石为主呢。

  先从古埃及建筑来看,尼罗河两岸气候炎热、树木稀少,南部多山体岩石,北部多沙漠荒原,所以尼罗河两岸缺少良好的建筑木材。从而确定了古埃及劳动者在早期使用棕榈木、芦苇、纸草、粘土和土坯建造房屋(并且棕榈木也很难材),至迟在古王国时期,古埃及人已经会烧制砖头,会用砖砌筑拱券。大约因为很难取得燃料,难以用大量木材来制作模架,所以砖和拱券结构没有重大发展。古埃及的优致石材主要产地在上及MG体育,上埃及会慢慢开始用石材建造房子。

  然后看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处于干燥环境下的水分充足的冲积,这里连好用的石材都没有,只有生土和一些蒲草一类。所以这里的土坯砖技术非常强。

  再来看爱琴文明和古希腊文明,受古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化影响。克诺索斯宫殿,木柱支撑着屋顶,木质的梁。你看人家一开始也会使用木材来建造。

  公元前6世纪时,希腊建筑成功地掌握运用“高贵”的建筑材料:首先是石灰石,继之是大理石。乱石墙与土坯墙此时逐渐转变为工整的石砌墙,石块都经过精工斧凿平整——当时称这种做法为“方块石作”(Plinthoi),这一名称也用来指砖块。原来木柱也转变为修凿光洁的石柱,启初石柱显得纤细,楣檐仍然采用轻巧的木材作,后来也由木楣檐转变为石楣檐。

  最后来看古罗马建筑,这里盛产砖石。早期的古罗马建筑是模仿希腊建筑的。古罗马人发现了火山灰,发扬了拱券技术,火山灰可以很好地粘结砖石。这些为古罗马建筑发展提供了材料和技术支撑。

  接着就是罗马风拜占庭建筑,文艺复兴。。。传承对比砖石结构体系建筑,再回过头来看咱们中国木构建筑,这种文明从哪里来?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具体后面再更吧,因为题主问的从哪里来,哈哈哈哈我们有没有形成成熟的石构建筑?我理解是有的,中国拱券砌筑技术用于地上建筑始于魏晋用砖砌佛塔。筒拱东汉时已用于拱桥,宋代用于城墙水门,南宋后期用于城门洞。明初出现用筒拱建的房屋,上加瓦屋顶,仿一般房屋形式,俗称“无梁殿”。

  为什么没有成为文化主体?因为我们的建造是基于木构传统的,木构梁架体系的优良性促使它成为主体建造。即便是西方砖石建筑也是从模仿木构建筑开始的。

  个人见解不全面之处还望谅解,分析角度片面,延展下去个人能力有限,不多赘述。所以最后建议题主去读读建筑史吧。

  教材上一般说是取材方便(秦汉时黄河中上游森林覆盖率43%,跟现在不是一个概念)、适应性强、抗震性好、施工快且便于修缮和搬迁,这属于客观条件的范畴。咱的预制装配式木建筑施工建造之快是令人惊奇的,平地造城也不在话下,西方建座教堂少则几十年多则上百年……相比之下易朽什么的算小事情,哪里坏了换哪里,方便快捷。

  还有一些依托于“木”所含有的观念意义,比如尚俭,比如便生(生命精神)。中国人把许多美好的意向寄托于木,如“正德,利用,厚生”,如《礼记》中说:“盛德在木。”

  中国很早就有石建筑,也有拱券等技术,但只用在陵墓上。为什么石建筑没有推广,举个例子,辽代佛教盛行,建造了很多砖石塔,高度甚高,技术也比较成熟。后来国人觉得礼佛啥的还是佛殿好使,渐渐地把塔挪后面去了,甚至不要塔了,大家都聚集在我们熟知的那种大殿里面拜佛。

  我们的木建筑实在是很够用,而且古人用得很开心,不用还难受。既然如此,何必花更大的力气去发展石建筑呢?

  《华夏意匠》中李允鉌先生谈到这点,还说到“神权”与“君权”的问题。西方人的宗教令他们追求“永恒”,追求坚固、高耸MG体育、没有极限的意象,而我们的君权是代代更迭的,常常有战争让前朝的宫殿付之一炬,人们淡定地另建新城。

  总而言之我认为没有什么结构和技术能难倒古代的劳动人民……他们什么都能做到……目的和需求才是根本原因吧。

  认为中国古代文化哲学观念是中国古代建筑使用木构的观点是舍本逐末。典型代表高晓松。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有一堆石头和一堆木头,你急需房子,用石头造房子要花你一年时间,用木头造房子只需要十天,请问你会如何选择?木头嘛。如果有人告诉你我们的哲学是要追求永恒你就会改变主意用石头吗?扯淡嘛。

官方微信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