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分类
穿越时间的距离跟随梁思成林徽因探寻中国古代建筑MG体育发布日期:2024-03-23 浏览次数:

  MG体育1937年7月5日,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梁思成林徽因等人确定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建于唐代,打破了此前日本人关于中国已无唐代木建筑的谬论,让这座中国古代建筑第一瑰宝重新走入世人视野。83年后的同一天,7月5日,由清华大学与山西省文物局联合主办的“人文清华”讲坛特别节目《穿越时间的距离,跟随梁思成林徽因探寻中国古代建筑》第四场收官之作《千年一寺看佛光》隆重开讲,梁思成再传弟子、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馆长刘畅带领大家走进千年古刹,追忆先贤,重回宏伟大唐。“人文清华”讲坛制片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张小琴教授与刘畅老师、中日嘉宾隔空探讨了古建筑与现代人的关系。节目嘉宾,梁思成的弟子、著名古建筑专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郭黛姮先生明确指出花钱盖怪房子不是中国建筑应该有的发展方向,鼓励建筑师要传承血脉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创新性转化。

  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教授、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赵曙光专程到节目现场慰问制作团队。

  日本学者早在1922年就来过佛光寺,不过并没有发现这是唐代建筑。1932年,日本学者关野贞以异常肯定的口气宣称中国已经没有唐代木构建筑,只有日本有。但梁思成等人却一直抱着“国内殿宇必有唐构的信念”,自中国营造学社成立,他们走遍十余省,研究了千余处建筑遗迹,终于在佛光寺得偿所愿。

  梁思成名篇《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的诞生一波三折。抗战全面爆发后,为保护佛光寺的测稿,他们把东西寄在天津的英国银行,不断南迁。最后到了四川李庄,贫病交加,但梁思成却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完成了恢弘的《中国建筑史》。存在天津的佛光寺测稿因为被水浸泡,险些毁之一旦,多亏中国营造学社创始人朱启钤老先生帮忙找人把水泡过的底片晒干MG体育,又把一些资料重抄了寄过去,梁思成才得以在1944年完成这一名篇,为后人研究佛光寺留下了第一手的宝贵资料。

  刘畅和张小琴两位老师均表示梁林等中国营造学社前辈们筚路蓝缕以学术报国的赤子之心令人感佩不已,将特别节目的收官之作选在佛光寺,也是在向先贤致敬。

  梁思成先生把佛光寺东大殿称为中国古代建筑第一瑰宝,刘畅老师介绍这是因为殿中有四绝,分别是唐代木构建筑、彩画、彩塑和题记。这四样原汁原味的唐代文物,任何一样都很宝贵,却同时汇集在东大殿内,实属珍罕。

  东大殿是我国现存最宏伟的唐代建筑,是集结构之美和装饰之美于一身的典范,其结构理性反映了唐代成熟的技术,殿内七铺作斗栱,是古建筑斗栱的最高等级。针对“了解唐代要去日本”的说法,刘畅老师指出,日本的唐代建筑是经朝鲜二手传播过去的,并无法与佛光寺东大殿所承载的唐代建筑精髓相提并论。东大殿所蕴含的唐代建筑DNA对我们认识唐代著名的大明宫麟德殿、天堂、明堂等,非常有参考价值。

  唐代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个高峰,最高的建筑天堂高达294米,胜过现代许多摩天大厦。

  比如梁思成先生曾认为东大殿没有门廊,但后来刘畅老师的师弟张荣通过碳14取样发现,东大殿原来有门廊,元代移动了大门,使得原来的门廊成为大殿室内空间的一部分。

  林徽因先生曾和大殿的一尊供养人像合影,并认为此像即宁公遇,但是后来张荣团队通过碳14检测,发现塑像后侧表层泥塑涂层的草是金代的。刘畅老师介绍了几种猜测,或者该塑像是金代供养人并非宁公遇,或者该塑像仍是宁公遇,但在金代经过补塑,若要揭开谜底,需要通过塑像进行x光照射、穿刺取样等,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刘畅老师还向大家展示了扫描电镜、可见光显微镜等电子仪器下的彩塑样本,只需要一个针尖大小的采样标本,现代科技就可以分析出彩塑身上各个朝代的修缮信息,从而了解各朝代的用色用料喜好,形成一个历史的标尺。刘畅老师认为,东大殿之所以是古建筑第一瑰宝,除了原汁原味的唐代四绝,还包括一千多年来,宋、金、元、明、清、民国等各朝代在这里遗留的痕迹,所有这些堆积成厚厚的历史信息,供我们品读回味。

  针对千年古建筑还能存在多久的疑问,刘畅老师以一块距今近4.6万年的木头为例,指出木头在消除霉变、虫害MG体育、潮湿等伤害性影响后,可以存续数万年MG体育。以此为参照,一千多岁的佛光寺东大殿还是“婴儿”,只要用心妥善保护,或可绵长万年。

  刘畅、张小琴两位老师及嘉宾就古建筑与现代人的关系隔空进行了交流。张小琴老师表示,除了诗词,古建筑也是现代人连接传统文化的重要路径。刘畅老师表示研究古建筑给他带来解题的乐趣,他希望能提供一些保护古建筑的方法,并为书写建筑新篇章的人提供“笔墨”。

  梁思成先生的弟子、著名古建筑专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郭黛姮先生则表示古建筑不仅仅是具体的建筑物,而且反映了其所属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蕴含的历史信息非常丰富,因此需要好好保护古建筑。如很多哲学家所言,中国是早熟的国家,那些超前的思想实际上也影响了我们的古建筑,中国古建筑的斗栱技术就是建筑技术早熟的典型反映。针对现在层出不穷的新奇建筑,郭先生劝慰大家不要再去花更多的钱盖怪房子,明确指出这不是中国建筑应该有的发展方向,她鼓励建筑师要传承血脉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创新性转化。

  自6月6日起,“人文清华”讲坛特别节目《穿越时间的距离,跟随梁思成林徽因探寻中国古代建筑》连续进行了四场大型直播,分别是《千年一园看晋祠》《千年一窟看云冈》《千年一塔看应县》及《千年一寺看佛光》,四场直播的内容随后会制作成短视频陆续在各媒体平台推出。

  此外,还将同步推出对古建筑学者的深度访谈、《神奇建筑在哪里》系列短视频节目及VLOG,以年轻人的视角对话古建筑。

  每场直播,也是一次大型公开课,颁发专属听课证,集齐4张电子听课证,就可以获得“人文清华云讲坛”电子结业证书。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网、央视频、山西卫视、腾讯新闻、搜狐教育、百度新闻MG体育、凤凰网、咪咕视频、咪咕圈圈、一点资讯、学堂在线、山西云媒体、山西黄河电视台、山西大同电视台、山西晚报、太原晚报、山西生活晨报、今日头条、抖音、B站、快手、微博等媒体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直播或报道。

  本次活动由山西广播电视台全程协助拍摄;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山西广播电视台、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和清华大学文科建设处承办;中国文物报、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山西省文化旅游产业研究院、山西省彩塑壁画保护研究中心协办。

  刘畅,副教授MG体育,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馆长。1987年至1992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建筑系;1992年至1998年在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工作;1998年至2002年,返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完成研究生教育,获得博士学位;其后留校任教至今。主要著作十余部,如《山西平遥镇国寺万佛殿天王殿精细测绘报告》等;学术论文百余篇,如《算法基因:两例弯折的下昂》《算法基因:晋东南三座木结构尺度设计对比研究》等。

  原标题:《“人文清华”讲坛山西古建之旅收官,深入研究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创新》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官方微信关闭